区域推动 项目带动 三级联动 全员行动培训模式喜结硕果——
东莞市2010年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虎门)班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开展东莞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选拔和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由市教育局统筹,虎门镇宣传教育办组织,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2010年东莞市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虎门)班,今年3月12日开班,历时半年多,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后,于10月29日正式结业。
本期培训班,虎门镇16所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各50名参加市级培训,各50名教师参加镇级培训,两批学员共200人都顺利结业。这次培训的创新之举,就是推行“区域推动、项目带动、三级联动、全员行动”的培训模式,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市、镇、校领导和学员的一致好评。现对培训班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培训目的,强化目标意识
按照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小学学科教师和学科教学实际,我校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培训目标:一是培养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使其在思想政治、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一定提高,成为本镇乃至全市小学语文、数学学科带头人,发挥骨干的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这是我们的核心目标。二是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新模式,探索市、镇、校三级联动管理机制。
二、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模式机制
根据培训目标和工作实际,结合对东莞市未来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我校对东莞市教师培训的工作机制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从而为今后的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探索并推行“区域推动、项目带动、三级联动、全员行动”的培训新模式。
在教师培训转型到骨干培训的关键时期,我校培训项目研发小组集思广益,认真总结前期培训的经验,最后通过先行在虎门探索“区域推动、项目带动、三级联动、全员行动”的培训模式,并得到教育局领导的支持。“区域推动”就是以镇(街)为试点,送教上门,培训走进镇(街),立足以学校发展为根本,深入一线课堂,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项目带动,三级联动、全员行动”就是在市级培训项目的带动下,通过制定并明确市、镇(街)、校三级的职责,镇(街)教办大力推动项目,使该镇的各间学校都自觉地行动起来,培养对象参与培训,并将学习收获带回学校与其他老师分享,参训学校的全体语文和数学老师参与市、镇两级学员的磨课、观摩外聘优秀教师的出课和聆听其专题讲座,实现全员行动,从而活跃科组教研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体现项目追求的“区域推动、项目带动、三级联动、全员行动”的培训效果。
“区域推动、项目带动、三级联动、全员行动”的教师培训新模式,“区域推动”是工作的方向,“项目带动”是工作的基础,“三级联动”是工作的保障,“全员行动”是工作的目标。实践过程中,我们以大宁小学、威远小学和南栅小学作为校本研训“五个一”工程实践基地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带动下,以校本研训“五个一”工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团队的指导下,两个学科开展教材分析、撰写教育随笔、开展小课题研究等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影响并带动其它学科的教研活动。实践证明,这一创新的培训模式培养了骨干教师,活跃了镇、校一级的教研活动,营造了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浓厚氛围,达到了全员行动的工作目标。
2、构建“三级联动”培训机制
针对我市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和实际需要,我校和虎门教办、各参训学校认真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市、镇、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这一工作机制的建立,是我市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创举。这一机制的最大优势,是将事关培训的人、财、事这三大核心要素整合在一起,从而使各方职责明确,目标一致。它盘活了各级优质培训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合力,从制度上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促使我市教师培训健康发展。
三、有效整合资源,坚持四个结合
本次培训,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四个结合”,从而保证了培训取得预期效果。
1、师德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
教师培训,不应是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尽管这很重要,也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好的工作。人生在世,无非两件事:一是做人,一是做事。做好人和教好书,这在当前形势下,尤具重大现实意义。围绕师德修养,语文班在培训的第一课就专门开设一个专题:《阅读·修养·人生》,从语文教师的阅读谈起,强调人生的修养,人格的完善,引发学员思考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个怎样的教师。而进修学校的教师,也都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为学员树立榜样。
2、理论讲授与磨课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语文班和数学班分班开设了九个和十二个理论专题,就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专题阐述,回答了一线教师提出的相关课堂教学问题。这些理论专题,对转变学员的教学观念,澄清一些模糊的观点、口号、提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做法就是“磨课”教学模式的创建。每人3次“磨课”经历,让学员真正对教学有了感觉,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体现和实现相关的理论。在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学员完善了自我知识结构,发展了课堂教学能力,实现了专业素养的提升与飞跃。
3、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与个人整体素养提升相结合
本次培训的重点,是着力提升学员课堂教学能力。但我们没有孤立地去看待这一问题,而是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置于整体素养提升之下,换言之,是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员整体素养的提升。我们常听学员反映,听了名师上课之后经常会模仿名师的一些具体做法,但总感觉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对此甚感困惑。这实质上反映的恰恰是我们和名师之间的差距。名师的具体做法派生于其较高的整体素养。在培训中我们强调既要关注课堂具体操作技巧,更要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多感悟,积极主动,就是希望能让学员充分感受到这一点。
4、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承担本次培训班授课任务的除了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科老师外,我们还聘请了支玉恒、余映潮、华应龙、黄爱华、杨健辉、许世红、黄丽芬等省内外名师以及蔡柱权、钟浩江、陈晓燕、严考全等市内学科教学专家为学员上课,数学班还聘请了我市八位学科带头人担任学员的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专家的言传身教,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培训收获丰厚,影响意义深远
本次培训,由于教育局和虎门镇宣教办领导的重视、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培训模式、学员积极主动学习、教师讲学优质高效,从而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学员的教学理念有重大突破
九年的新课改过程使一线教师学到了很多新的理论,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不容置疑的是,同任何一项改革一样,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教师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许多一线教师并不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去接受这些所谓的“新”的东西,比如,语文课、数学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基本规律又在哪里?等等,这些对我们的教师而言,都存在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状况。经过培训,学员在这些方面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意识到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必须要利用教材让学生增知识,练能力,长才干。
2、学员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明显变化
观念支配和指导行为。在培训中,随着学员理论认识的提高,课堂教学行为亦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红旗小学谭少芬老师在上课中,针对学生概括能力不强的问题,敢于在一节课上用整整25分钟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如她所说,这在以前是万万不敢的。又如太平小学曹利敏、邓傍先老师,在中年段教学中,能紧扣年段教学要求,突出“段”的教学和训练,而这恰恰是这些年我们教学中人为缺失的内容。许多学员反映,通过培训,我们现在上课更有底了、有路了、有效了。
3、“磨课”教学培训模式初步建构
在以往的培训中,我们常在思考: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的培训效果?怎样的培训模式才比较适合我们现行的培训需求?这些问题常在困扰着我们。本次培训,“磨课”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它让我们更联系教学、更贴近教师、更熟悉课堂,从而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员普遍反映,“磨课”对他们的触动更大,解决的现实问题更多。数学班学员吴秀梅在总结中写道:“磨课越磨问题越多,可选择的解决途径也越多”。也正如一些学员所说“磨课是痛苦的,也是难熬的,但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痛并快乐着,享受着”。
4、提升自我,促进培训者队伍建设
本次培训对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一次深刻的过程体验。从个人锻炼与提升而言,我们更多地走进课堂、走近教师,从而真正意义上了解两个学科的教学现状,熟悉教师,让我们对两个学科的教师培训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这样的培训,使进修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和提升。大家在共同的愿景下,同心协力,发挥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五、立足自我反思,争取不断进步
回顾整个培训走过的历程,我们欣慰的是培训成果丰硕,有目共睹;但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项目在今后的推进中做好这些事情,效果就会更好。
1、培训时间延长至一年。这次培训历时才半年多,学员要学习的内容和完成的任务相当多,难以做到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建议培训时间延长至一年。
2、同一镇区安排一个学科的培训。同一镇区安排一个学科的培训,可以尽量减少对市、镇一级教研活动和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参加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建议布局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实践,在创新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其内容,将新一期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更加出色,为东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