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社区_全国真实兼职凤凰楼信息_聚凤阁信息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品牌活动 > 莞邑良师 > 正文
五地共话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第136期“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走进河南驻马店


概述:4月13日下午,来自北京、东莞、重庆、郑州、驻马店五地的八位校长和三百多位嘉宾相聚在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加136期“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共话“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4月13日下午,来自北京、东莞、重庆、郑州、驻马店五地的八位校长和三百多位嘉宾相聚在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加136期“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共话“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领导致辞

  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柯和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兵先后致辞。双方期待借助本场沙龙共探数智化育人路径,深化教育协作,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



领导致辞(左:李柯 右:李兵)


  二、名家分享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在微讲座《AI来临,教师如何面对挑战与应对策略》中指出,教育者应秉持育人初心,善用AI工具,但需警惕技术依赖,重点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批判思维与情感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灵魂引领”的转型,守护不可替代的教育温度。



马宪平作微讲座


  三、主题访谈

  人民日报客户端主持人大策围绕主题,与学前、小学、中学、中职的五地八位校长分四组进行访谈。

  学前组中,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陈果展示了集团各园通过AR互动、AI健康监测等技术实现个性化课程教学,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注重“最有利于儿童”原则、开发可视化课程资源、优化游戏评价体系,是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徐菁介绍的重点。两园均主张技术需服务于幼儿发展,在数智化进程中平衡创新与教育温度。



学前组(左:大策 中:徐菁 右:陈果)


  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八小学书记、校长李敏展示了该校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通过智慧校园建设、AI技术应用等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推动本校教学变革的案例。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校长阮守华分享了学校科技赋能教育的举措,提出需注意避免技术依赖,强调教师的情感引导与价值观培养,以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发展。



小学组(中:李敏 右:阮守华)


  重庆外国语学校书记张季菁分享了“双师画像”系统实践,通过精准诊断学情,构建个性化学习闭环,将AI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做法。东莞市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万飞展示了AI如何重塑教育生态的实践;通过智能备课系统、个性化命题和AI批改作业,教师角色的转型;智能教学平台结合平板与数字笔,使AI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智能伙伴。两校案例共同印证,AI技术在提升教育效率的同时,需始终平衡技术创新与教育温度,以数据驱动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



中学组访谈( 中:张季菁 右:万飞)


  在职业教育与AI融合的探讨中,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书记江学斌提出通过AI技术赋能专业改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AI运维人才,实现“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职教理念;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研室主任赵成选分享了县域职校的实践,包括建立教师AI培训中心、智能学情诊断系统以及通过社区学院提供终身技能培训,服务地方经济。他们均强调:AI技术平权特性为职教生提供了逆袭机遇,通过“X+AI”课程体系、虚实结合实训模式,职教正从“黑板教学”转向“产教智联”,助力学生成为新质生产力下的技术工匠。



中职组访谈(中:江学斌 右:赵成选)


  本次沙龙通过跨地域、跨学段的深入交流,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各校的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AI技术赋能教育的多元可能,更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领导嘉宾合影


撰稿:李乐妍、吴卫国
审核:吴华、吴月金、郭丰敏